使用者 | 搜小說

走向神社的哀歌:日軍斃命錄(出書版)

張子申/薛春德/著

正文 共 26 章   « 返回介紹頁  [下載作品]

(第 1-27 章)
首頁上頁下頁尾頁
書名:走向神社的哀歌:日軍斃命錄
作者:張子申/薛春德
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4年12月1日
ISBN: 9787506525664
武力侵佔中國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失敗前數十年間一貫的戰略目標。
1868年明治天皇執政伊始,便發表御筆信,把用武力“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列為基本國策,解決發展資本主義與國土狹孝資源貧乏之間的矛盾。1869年即明治二年,日本政府便本著天皇核准的一統天下、稱霸世界的“八紅一字”的立國精神,派員赴美、英、法、俄等國考察軍制及兵器,並在此基礎上,於1871年始實行中央集權,建設陸軍、海軍,強化軍隊,推行軍國主義。
日本軍國主義的出現,使中國這塊古老而落後的國度飽受侵略戰火的摧殘和蹂躪。1874年,日本明治建軍第三年就派兵入侵臺灣,進行擴張試探。
接著,於1879年出兵吞併琉球群島,1894年出兵朝鮮,直至發動中日甲午戰爭,1900年派兵參加八國聯軍,陷天津,攻北京,火燒圓明園。1904年發動日俄戰爭,與俄國在中國東北地區爭奪霸權。1931年日本關東軍向瀋陽北大營中國駐軍發動襲擊,製造震驚世界的九一八事變,揭開第二次中日戰爭的序幕。1937年發動盧溝橋事變並乘機擴大事態,出兵華北,將侵華戰爭全面展開。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以民族利益為重的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成立了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有工農商學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參加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國各族民眾,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經八年浴血奮戰,終於捍衛了民族的獨立與尊嚴,奪得了中國歷史上最徹底的一次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自始至終存在著兩個戰場,即由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和由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常同時,也得到了國際上的同情和支援。為了實事求是地對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不甘屈辱,堅持抗戰,直至最後打敗日本侵略者的歷史進行有意義的回顧;為了客觀、全面、系統地披露在中國斃命的日軍將領及其侵略罪行的史實,為考證和研究中日戰爭進一步拓寬範圍井提供一個新的思維角度;我們在從事長時間的抗日戰爭史研究的過程中,廣泛參閱大陸、臺灣和日本、美國、蘇聯等國內外的大量史料,編寫了這本《走向神社的哀歌》。本書共收錄在中國斃命的日軍將領138名。其中,被擊斃者87名(有“名將之花”阿部規秀、裕仁天皇的寵臣大角岑生、仁孝天皇的養子北白川能久親王、被大刀會亂刀砍死的森秀樹、被綠林好漢殺死的古賀傳太郎、被美軍擊斃的“神風”特攻隊員有馬正文、被蘇軍擊斃於諾門坎的大內孜、被朝鮮愛國志士刺殺的白川義則等);自殺者9名;病死者15名:被處決者10名(有“南京大屠殺”主犯谷壽夫、在廣州地區殘殺抗日民眾的“南霸天”田中久一、從事特務活動捕殺抗日誌士的“眼鏡蛇”重藤憲文等);亡於事故者10名;死因不詳者6名。按時期劃分,則甲午戰爭至九一八事變前20名,九一八事變至抗日戰爭勝利96名,戰後22名。本書還將亡命原因與中國有關的14名日軍將領(如在緬甸被中國遠征軍全殲所部,自殺身亡的水上源藏;由中國諜報人員破譯出巡密電,被美軍擊斃的山本五十六、高田六郎;由中國軍方代表提出,被有中國參加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死刑的戰犯松井石根、土肥原賢二等)和5名斃命中國的日軍大佐列為附錄,以供讀者參閱。
歷史翻到了新的一頁。隨著時間的推移,中日兩國已化干戈為玉帛,特別是兩國恢復邦交後,透過政府和民間的廣泛交往,兩大民族間的感情更加親密,但是,一個民族在走向未來的時候,不能忘記自己的過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長期以來,日本國內一小撮右翼分子仍不甘心失敗,公然否認對中國的侵略,叫囂復活軍國主義,這就更加需要警惕。我們絕不能隨著歲月的流逝和國力的逐漸鼎盛,淡忘中華民族受欺壓、受屈辱的歷史,喪失為國禦侮,前仆後繼的抗爭精神。只要我們能夠居安思危,不斷增強國防意識和國家觀念,作好本職工作,搞好現代化建設,那麼,一旦有帝國主義入侵,我們就會象先輩一樣,振國威,振軍威,振民威,“讓魔鬼回到魔鬼的地方”。
本書是經數年準備和年餘編寫同讀者見面的。在成書過程中,得到北京軍區司令部編研室和檔案館、全國政協文史資料處、國防大學圖書館、軍事科學院軍史部和外軍部、北京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等單位和裴代元、陳之中、王長炎、章沁生等眾多同志的鼎力支援,熱心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企望廣大讀者,特別是有關專家、學者及歷史見證人、知情人,對本書存在的遺漏、錯誤之處,給予補充、糾正,以便今後修訂。

大家正在讀

愛亞小說網 | 當前時間: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19-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繁體中文]

聯絡站長:mail